桃花是一種有故事的花。比如陶淵明的《桃花源記》裡也說:「忽逢桃花林,夾岸數百步,中無雜樹,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。」再比如人們說某人走「桃花運」是指這個人身邊圍繞著許多的異性,有極好的異性緣份;比如前段時期流行的電視劇《三生三世三十里桃花》……提到桃花,我們有無盡的聯想,這些聯想,多與男女情愛有關,而這些故事裡,最經典的就是唐代詩人崔護的《題都城南莊》詩以及崔護本人的愛情故事。原詩如下:
崔護(772- 846),字殷功,唐代博陵(就是現在的河北定州)人,生平事跡不詳,唐代詩人。796年(貞元十二年)進士及第。829年(太和三年)為京兆尹,同年為御史大夫、廣南節度使。《全唐詩》存詩六首,其中最有名的就是《題都城南莊》,這首詩膾炙人口,流傳甚廣。這又是一首詩成就一個詩人的例子,像《春江花月夜》成就了張若虛,崔護做官做到節度使,這是類似一方諸侯一樣的地位,但崔護得以留名千古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做官,而是因為他寫了這首詩。
崔護是一個人品俊雅的書生,性格非常內向,那一年他科舉落第,流落京城的崔護百無聊賴,心情很差,又恰逢清明節,於是,他決定一個人去郊外踏青遊玩一下。他到了都城南郊,發現了一個村莊,這裡滿眼桃花,花落滿地,落英繽紛,景色非常美,桃花叢中,有一戶農家就坐落在桃花盛開的地方。
崔護決定去這戶人家討口水喝,本想開門的該是一位農人,或者是一位鶴髮童顏的隱士,誰料走出來的是一位妙齡少女。進屋之後,互問姓名,崔護知道這位女子名叫絳娘,崔護四下打量,發現室內窗明几淨,一塵不染,詩書滿架,桌上放著筆墨紙硯,一張詩箋放在桌上,上面寫著一首《詠梅》詩:「素艷明寒雪,清香任曉風,可憐渾似我,零落此山中。」這是一首借梅花感慨自己身世的詩。顯然,這是一位有才女。
獨處的兩人四目相對,又各有一腔惆悵,兩人一個坐在草堂的門口喝水,一個站在桃花樹下靜靜端詳,春光里氤氳的全是青年男女思慕情懷。但兩人雙雙靜坐,即便心頭蕩漾的是滿池春水,也只能發乎情,止乎禮,就只能坐著,看春光靜靜流逝。我們相信,在如此浪漫的情境之下,一個女子該是比男子更容易動情的吧,此時的絳娘,一言不發,只是靜靜地看著崔護,崔護見她不說話,以為她不高興了,只好起身,一邊道謝,一邊起身離開。這一去,崔護是戀戀不捨的,而他哪裡知道,絳娘比他更加不舍。
第二年,崔護趕考中了進士,又到清明,崔護想起了念念不忘的絳娘,於是再次來到南城郊外,只是這一次,院門深鎖,除了隔牆伸出的桃花,那個桃花樹下的妙齡少女卻不在家。崔護滿滿的失望,於是在柴門旁邊題下了這首詩,桃花依舊在,人面無處尋?又隔了幾天,崔護又到城南,再尋故地,卻隱隱聽到門內傳來哭聲,心急的崔護敲門請見,出來的卻是一位老人,老人上下打量,說道:「你是崔護吧,我的女兒就是你害死的啊!」原來,自從絳娘見過崔護,便心有所屬,朝思暮想的,就是崔護。事過一年,絳娘漸漸絕望,前幾日到親戚家小住,沒想到,就是這短短的幾天,心心念念的崔護卻不巧錯過了。絳娘害怕從此錯過,今生不能再見,因此不食不語,幾日之後,竟然一病而終。
故事的結尾個喜劇,因為《本事詩》裡記道:「崔亦感慟,請入哭之,尚儼然在床。崔舉其首枕其股,哭而祝曰:"某在斯!"須臾開目。半日復活,老父大喜,遂以女歸之。」或者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,或者絳娘根本就是醫學上所說的」假死「,總之,當崔護把絳娘的頭放在自己的腿上撫屍大慟並聲聲說「我在這兒」的時候,絳娘竟然活過來的,感天動地的愛情總是會有回報的,兩個有情人終成眷屬了。
人生痛苦的事情之中,錯過緣份是極經典的一種。人世間大概有某種說不出來的天意,或者說是某種緣份,這種緣份足以讓我們相信愛情,把愛情當成一種信仰,就像人面桃花,就像崔護與絳娘。所以,當你手中還握有緣份時,請珍惜!如果愛情遭遇不順利,就想想最初的相遇:「去年今日此門中,人面桃花相映紅」。這是多美的愛情啊!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