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豬口安喜
海洋與山川/海洋
船中望東海岸懸崖
峭壁峩峩壓海頭,宛如一柱砥中流,崩濤打碎銀蟾影,何處穴居潜巨鰌。
【題解】
本詩為七言絕句,載於《臺灣日日新報》,大正3年(1914)6月10日,3版。本詩是作者前往花蓮公務考察後,再由花蓮港乘定期船班小倉丸,夜航前往蘇澳港的返途見聞,而詩題中的「東海岸懸崖」,指的即是清水斷崖此一東部著名天險,因此本詩主旨在於描述月夜眺望清水斷崖的壯麗景致。昭和7年(1932)開通連接宜蘭與花蓮的臨海道路之前,花蓮的對外交通主要依賴船運,而眺望清水斷崖則是航程中最著名的名勝,今日隨著交通方式的改變,我們很難有機會看到月夜下的清水斷崖,唯有透過詩作的具象刻劃,領略此一美景。
【作者】
豬口安喜(1864-?),字葆真,號鳳庵,日本福岡縣人。師事宮本竹瓊,專研漢學。明治28年(1895)來臺,歷任臺灣總督府雇員、臺中縣埔里社巡查、基隆廳警察官、臺北廳警部兼任民政部蕃務本署勤務等,大正7年(1918)之後辭去警察職務。昭和4年(1929)與久保天隨、尾崎秀真等共同擔任「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會」編纂委員,合編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》,至今仍為臺灣日治時期珍貴史料。其漢詩作品主要見諸《臺灣日日新報》、《臺南新報》、《詩報》與《臺灣時報》等。大正15年(1926)11月,日本漢學家國分青厓訪臺,新任總督上山滿之進邀請臺、日漢詩人於總督府舉行詩會,會後作品便由豬口安喜編輯成《東閣唱和集》,並於隔年出版。
【注釋】
1. 峩峩:高形容聳的樣子。
2. 海頭:海邊。
3. 銀蟾:月亮的別稱。傳說月中有蟾蜍,故稱。
4. 巨鰌:鰌,音ㄑㄧㄡˊ,通「鰍」,即泥鰍。巨鰌,特指巨大的海鰍,為鯨魚的別稱。
留言
張貼留言